乐竞官方,【中国】有限公司

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

    在每次作业、考试中,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,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,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。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,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,他们就会做对了。于是,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,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、马虎的帽子。深入分析,是不是粗心、马虎惹的祸呢?其实,在粗心、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。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,这个过程便是审题。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。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、分析信息、处理信息的能力,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,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、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。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需要有一个学习、积累、反思、巩固、发展的长期过程。从低年级开始,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,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,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。

    一、动口朗读

   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,通过读题,使学生明确题意,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,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,如可以大声读、轻声读、默读,要读通句子、不漏字、不添字等,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、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。

    认真仔细,读准。我们经常会发现,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,就急于动笔了,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,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“经验”里的样子,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。例如有这样一道题: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,再算一算。对于这个题目,有的同学只是粗略看一遍就开始做,结果是只完成了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,而把第二个任务“算一算”忘记了。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看题目要求,只是按照习惯,把题目当成普通的计算题来做,而把估计这一任务忘记了。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,就要培养学生认真、严谨的读题习惯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“字字出声读题慢”。同时,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,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,逐步提高读题能力。   

二、动眼观察

   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,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、全面的观察。心理学认为,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。在数学教学中,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,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,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。

    观察要有针对性。教师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,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。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,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。在课堂上,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,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,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。慢慢地,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,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。

    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。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,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,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、利用、调整、提升的过程,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。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,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。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,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,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图意。

三、动手操作

   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、处理,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。数学语言的精练、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,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,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。

    折折剪剪。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,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,理解题意,解决问题。如: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?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。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,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,正确思考,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。

    四、动脑思考

   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,耐心思考的习惯。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,字、词或句,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。如在“小明有60张画片,比小红多1/3,小红有多少张画片?”和“小明有60张画片,比小红多1/3,小红有多少张画片?”中,到底该怎么做呢?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、咬文嚼字,才能真正理解题意。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,但我们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,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、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,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,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,一边圈圈画画,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,提醒自己注意。

 

 

教学教研
教师论文
课题研究
教学成果
教学活动
二维码